親子共讀在台灣推行已十年有餘,然而,三不五時還是會聽到爸爸媽媽很煩惱地說:「可是我就是不會”那樣”說故事啊!」許多家長對於說故事有一套既定的想像,認為一定要動作演很大、表情很誇張、像兒童台的哥哥姐姐一樣,才是正確的說故事方式。 其實,孩子一點都不在意你講的有多專業,只要你心裡帶著愛和關注,發自內心的想要和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分享故事,你就已經具備了說故事的基本能力。
如果你不是朗讀比賽冠軍,那就用你正常的說話方式念書給孩子聽吧!不需要誇張的語調,只要用你覺最自然悅耳的聲音,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聽的故事。念習慣之後,你也可以嘗試用聲音去分辨不同的角色:爸爸用比較低沈的聲音、孩子用比較細扁的聲音、小嬰兒用比可愛的聲音…等等,這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但是又能幫助孩子在聆聽故事時,更容易理解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其實,比起說故事的聲音和動作對於閱讀的影響力,如何呈現一本書的內容其實更為重要。
說故事的方式,沒有唯一不變,而是可以依故事的內容有所不同變化。
照本宣科是最容易的唸書方式,很適合剛開始跟孩子共讀的父母使用。所謂照本宣科,就是照著書上的文字,逐字念給孩子聽,爸爸媽媽不需要花費太多心力去思考如何變化書中的內容,只要選擇一本適合孩子閱讀的繪本,然後盡可能流暢且速度適中從頭念到尾即可。
另外,若孩子對這本書還不太熟悉,建議不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太多中斷,像是停下來問問題或是討論內容等;用一氣呵成的方式唸完,不僅能讓孩子能比較完整的理解故事內容,對於他們專助力的培養也有所助益。
有些繪本的頁數較多、文字較長、故事情節較為複雜,但是孩子還小,往往坐不住也聽不懂這些故事,一下子就默默跑走,讓父母覺得挫折。這時候,如果成人可以協助化簡為繁,將逐字閱讀改成看圖說話,或是依照年記調整內容,試著每一頁僅用一兩句話概述,也許就能引起孩子更多的興趣。 因為幼兒雖然不識字,但是他們對於圖像有良好的學習和理解能力,爸爸媽媽不妨以手指著圖片,跟孩子分享故事中的人物在做些什麼,孩子可以很快將耳朵聽到的和眼前這些畫面作連結,在心裡建構出他們自己的故事。
當父母對於說故事比較熟練後,就可以開始使用加油添醋法,讓故事變得更豐富、更有趣。你可以增加故事人物的對話、故事情境的說明、故事插畫的細節,或是增加你的表情、動作、語調…,不論如何,加油添醋型的說故事法,就是在成人將這本書內化之後,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給孩子。
說故事沒有標準答案,只要你讀得快樂、孩子聽得開心,並且在唸完這個故事之後,孩子沒有學到不正確的價值觀及不恰當的語言表達,這就是一個成功的親子共讀過程,也是一段專屬於你們的優質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