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選一本圖文並茂的的好書,如何根據孩子的年齡提供適合他們閱讀的繪本更是重要;唯有依循孩子的發展階段,準備符合他們感官、動作、認知、語文等發展能力的繪本,才能事半功倍,讓親子在共讀的過程中,培養閱讀興趣、拉近親子關係。
嬰兒的聽覺發展最早、視覺發展最晚,且喜歡用觸覺來學習,所以在幫小寶寶選擇書籍時,需要特別考慮到書的色彩、材質與功能,書籍內容則以圖畫、圖片為主,最重要的是,不論什麼書,都要藉由爸爸媽媽愉悅的聲音閱讀給孩子聽,才能達到親子共讀的目標。
剛出生的寶寶像個大近視眼,即使到了一歲,視力也只有0.2~0.25,且對於紅、黃、綠、藍等基本色以外的淡色和中間色沒有太大感覺。因此,父母可以盡量選擇色塊大、顏色對比鮮明的書,否則看在寶寶的眼中,都只是糊糊的一片。
小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尚未成熟,他們無法控制手部力氣,而且常常用嘴巴來探索世界,所以撕不破的布書、塑膠書和硬頁書,以及安全無毒的印刷油墨,都是值得爸爸媽媽考量的部分。
對小小孩來說,書的功能更像玩具或固齒器,像是遇到熱水會變色的洗澡書、可以製造不同聲音的感官書、或是可以扮演的遊戲書等等,都是很適合寶寶接觸閱讀的入門選擇。
和日常生活有關的命名書(例如:形狀、顏色、人物等)或概念書(例如:家、公園等)會是不錯的選擇,增加寶寶最周遭事物的熟悉度。
一歲以後的孩子開始大量使用視覺學習,同時對於語言和動作、物品的連結也更為敏感;兩歲左右是幼兒語言爆炸期,孩子在這個時期單字量快速增加,也開始使用大量的文法構句。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必須擔負起主要教育者的角色,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機會提供孩子語言刺激、製造讓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而挑選合適的書籍、透過親子共讀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便是此階段最重要的一件事。
押韻的兒歌、手指謠、或韻文形式的繪本能讓語言表達還不成熟的孩子很快的朗朗上口,也能幫助孩子提高對聲音的敏感度、感受語言的節奏性。
與孩子生活經驗相關的命名書或繪本都是容易引起孩子共鳴的閱讀材料。例如:動物、數字、市場、交通工具、海底世界等命名書,以及相關題材的簡單故事,都能夠讓親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輕易製造話題,開啟彼此對話。
這時期的孩子沒有抽象思考能力,也無法推理、歸納,因此,故事具體、情節簡單的繪本,較能符合這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讓「聽懂」這件事,為他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
三歲以上的孩子通常已具備了數量、顏色、形狀、空間和時間等認知概念,對於抽象詞語的理解也開始發展;四、五歲之後,開始能夠使用較複雜的句型,語言表達能力也愈來愈成熟,可以和父母及同儕嘰嘰喳喳聊個不停。因此,這個時期父母在繪本內容的選擇上,深度和廣度都能增加,也可以開始鼓勵孩子看圖說故事,並且分享自己的想法。
若從小就讓孩子接觸繪本、培養閱讀習慣,到五歲之後,其實多數的孩子已經能夠習慣閱讀、選擇自己想看的書籍,也能流暢說出自己熟悉的故事了。然而,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不盡相同,每個家庭能提供陪伴的時間與方式也不一樣,因此,與其著眼在死板的年齡層上面,或是心急的將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不如將時間留給孩子,陪伴孩子閱讀,不論快慢,漸漸地,你都能看到孩子在閱讀能力和各方面學習上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