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剪貼、編織、穿縫、敲槌…等手工/手作活動,訓練手指靈巧、指掌運用、雙手配合以及手眼協調等精細動作。
精細動作的發展是影響孩子自我保護、生活自理以及學習能力的關鍵。從0歲開始,就必須有計畫地發展孩子的追視、抓、握、捏…等能力。一個完整發展精細動作的孩子,未來能夠照顧好自己,充滿信心學習各種技能,充分發展自我潛能以及興趣。
能夠動腦思考,利用各種材料,想出步驟和辦法,動手將大腦內的印象、概念或發想,作成具體又有意義的作品。
訓練孩子學習善用周遭資源,思考如何找出解決的辦法,懂得有步驟和次序地處理問題。 操作建構活動不僅可以培養積極主動的態度,和細微的觀察力。同時還能夠發展孩子的方向感、立體空間概念,以及對顏色和形狀的敏銳度。
發揮想像力,創新改造事物的名稱、意義及用途;或是模仿扮演任何人物、動物、植物…等,自編自演虛擬的情節。
提供五感(視、聽、嗅、味、觸)的感官刺激帶領孩子探索世界;透過運動,讓孩子學習如何整合感覺訊息並且控制身體的動作。
動作發展是一切發展的基礎,而腦部成長與感覺動作又具有密切的關聯性。0-5歲的孩子透過感官、肌肉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學習事物,也就是所謂的「做中學」,例如:八個月大的嬰兒喜歡爬到家中各種角落以建立空間知覺;一歲的孩子喜歡將玩具放進嘴裡,用口腔來瞭解玩具的材質、味道和軟硬度。
接觸、觀察、認識及探索自然環境中的事物,並且將這些經驗和經歷內化成為個人知識,藉此建立自我價值以及生命態度。
大自然是孩子身心靈養成最好的教室,自然環境的多樣化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身體和知能的探索;自然造物的奧妙讓孩子學習謙卑與尊敬;自然運作的和諧,有助於孩子靈性的安定。
此外,透過陪伴孩子觀察感受自然變化、四季樣態、動植物的生長,或是更進一步親手栽種植物及菜蔬,可以從中獲得關於「食」的知識,並強化選擇「食」的能力,進而培養健全的飲食觀念與生活態度。
利用原有的思想、知識、意識、記憶、價值觀,認識了解新事新物,進一步能將所學得的新事物,轉換成為可以應用的能力。
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可以用「循環再生」作為比喻。在豐富的學習環境裡,因為可以接收到多元的刺激,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孩子的認知能力相對提升,所以可以更有效率地學習新知識,然後再將所獲得的新知識轉換成為學習的新動力。例如孩子須先學會點數實物,具有「量」與「數」的概念,才能了解「數字」的意義。了解數字意義的孩子,則是樂於數算更多的數字,學習更多的數學。
使用正確的詞彙,以及有結構的字句,以口說或文字清楚傳達自己的心思意念;並且能夠藉由字詞與字句了解其他人的表達。
學習語文是孩子的天性,為了與世界互動,他們擁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因為語文是表達自我、了解他人意思最直接的溝通工具;語文不單單只是用來表示自我需求,從學習語言、文字、文學到文化,可以幫助孩子更寬廣地連結世界,並且更有深度地認識世界。
能夠使用不同的媒材,以可見、可聽、可觸的形式創作展現內在的意念、情感及情緒。相同地,也能夠敏銳地感受其他人的創作。
藝術是將內在無形的意念、情感、情緒,創造轉換成為有形可感受的,這是孩子無言語的表達;藝術也是調節情緒的方式之一,藝術創作能帶給孩子不同的滿足與喜樂。 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可以沒有框架的構思、運用各種技能,自由展現個人的想法,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