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遊戲,可以是由孩子選擇和主導的遊戲,在這些遊戲中,孩子不見得需要大人「禮讓」,他們玩出自己的技巧和方法,有時甚至可以靠實力打敗爸爸媽媽。
所謂孩子的遊戲,也可以是他們從其他地方,像是:幼兒園、才藝班或是親戚家學會的遊戲,他們變身小老師,努力說明規則和玩法,想辦法教會爸爸媽媽玩這些新遊戲。
跟孩子玩的遊戲,還可以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遊戲,可能是既有遊戲的變形,或是他們憑空設計的遊戲。
不論如何,跟孩子玩的過程中,孩子是領導者,父母是跟隨者,與平時生活中的角色互換,在這樣的遊戲裡,孩子可以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
與孩子在一起遊戲時,父母可以暫時放下教養子女的重擔,試著和孩子一起搞笑、一起嬉鬧。尤其是當孩子成為遊戲的領導者,我們只管放鬆心情,跟著孩子的節奏,成為他們此刻最好的玩伴。
當然,如果父母行有餘力,可以在此時善用一些小技巧,提供孩子不同的機會和情境做練習,久而久之,孩子在這樣的過程裡,學習到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時也在父母的示範之中,學習更成熟的社交技巧。
偶爾的搗亂與告狀:正如同調皮搗蛋的小朋友一樣,媽媽也可以在孩子講述遊戲規則時,抱怨爸爸故意拉他衣服,或是在遊戲輸掉時假裝生氣或賴皮,看看孩子會怎麼反應和處理。然而,這樣的頻率不可過高,否則打壞了遊戲節奏也破壞了遊戲氣氛,反而失去原本的美意。
例如:
爸爸學小朋友抱怨:「哥哥,妹妹一直走來走去又擋住我,我都看不到!」
不批評,勤發問:有時孩子可能會發明一些大人一聽就知道不可行的遊戲,此時父母不要急著批評及修正,而是具體的指出問題,或是先陪著孩子玩一次,讓孩子有經歷錯誤的機會,在真的遇到狀況時,再詢問孩子該如何處理,並一起討論修改方式。
千萬不要直接推翻孩子的點子:「這根本不能玩!」「你這樣玩不對!」「你一定記錯了,我告訴你…」,因為這些言語都在貶低孩子、打擊孩子的信心,對於孩子的成長和親子關係只會帶來負面影響而已。
例如,媽媽問:「請問哥哥,如果我跟爸爸還有你跟妹妹都去躲起來,那誰負責來找我們呢?」
適度的鼓勵與稱讚:對孩子來說,要帶領成人進行一個遊戲並不容易,不論如何,他們的勇氣都很值得肯定,在加上遊戲過程中所需要的邏輯思考、組織能力、問題解決、分類、計畫、溝通…等等。
父母可以針對每一個小細節給予正向回應,同時,分享自己對於遊戲的喜愛和遊戲過程的好心情並表達感謝,對孩子來說也會是一個很棒的鼓勵喔!
「錯誤控制」由教育哲學家蒙特梭利女士所提出,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我修正的能力,不需要時時仰賴家長的糾正或援助。唯有家長學會忍耐,放手讓孩子嘗試,孩子才有機會從錯誤中學習。懂得自我糾正的孩子,未來較能自己的能力及發展決策力,進而增加自信心。